【電影影評】《DRIVE MY CAR》:如果濱口龍介是我的司機
濱口龍介的電影好看得來,總是有點「趕客」。
新戲《DRIVE MY CAR》,文藝電影3小時的片長,是對觀眾耐性(和脊椎)的考驗。但最大的考驗,其實是我們能否放開自身對於語言、人性的認知和理解,像一張白紙,進入這個關於人與人互相了解、互相提醒的溫暖故事。
要喜歡上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要有一點相似的經歷,才能從寫實與奇想之中獲得共鳴,跟隨他的緩慢步伐,來到異邦。
【電影影評】《蜘蛛俠:不戰無歸》:蜘蛛網能否修補遺撼?
【暖胃又暖心的《昨日的美食》 電影版不日上映】
說日劇《昨日的美食》的主角是「美食」,相信大家都會會心微笑。
【影評】《邂逅愛之夏》:人生就是要過一個刻骨銘心的夏天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又是《魷魚遊戲》(Squid Game)。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一種睇到厭的感覺呢?
劇集開播以來,話題絡繹不絕,由劇情分析、隱藏彩蛋,到劇評正反爭議、演員身酬、成功個案分析,以為終於講完可以 Move on,點知轉個身,人人在社交媒體爭相仿效當中的六個遊戲,周邊新聞有製糖餅老闆生意激增、巴黎出現劇集主題店、收視破 Netflix 歷來最高 ......
【影評】《荷里活有個耆福黨》:仲識笑就有福了
羅拔迪尼路(78歲)摩根費曼(84歲)湯美李鍾斯(75歲)三人加埋超過二百幾歲,人生閱歷多到足足夠講兩世紀。雖然三位老爺子近年都相繼減產,但仍然不時都見到他們的客串演出,以彩蛋形式驚喜亮相。最近上映的新戲《荷里活有個耆福黨》找來他們三位擔綱演出,而且更是由頭帶到尾的主角,故事大玩老套到爆嘅「戲中戲」,幾位老戲骨在戲中浮誇演出,玩盡電影圈搵錢生態,是自嘲還是諷刺?無咁複雜,老頑童胡鬧一場,過足戲癮就夠好笑了!
【影評】《聖慾》BENEDETTA:上帝要你瘋狂
靜啦。那些要觀眾收聲嘅電影—— 《禁室殺戮》《無聲絕境》
【藝術展覽】《山野禮贊》:「山中遊子」的香港神話狂想
洪水、回憶、放不下——《回憶潛行》帶出的3層思考
【影評】《凶險假期》BECKETT:政治會找上你
去個旅行,沒想到捲入政治風波?如果以懸疑驚慄片來說,這個開局設定未免太過 cliché,尤其是國際關係如此緊張的大流行時代,就好像我在長洲遇到的美國人說:Everything is political. 一言一行都可以成為材料,誰又能獨善其身?【影評】《凶險假期》BECKETT:政治會找上你
《凶險假期》(Beckett)最近靜悄悄地在串流平台上映,作品在外地反應一般,但正正印證了「政治會找上你」這句話,甚有弦外之音。無獨有偶,部份情節亦正好呼應到現時世界局勢,有幾幕對香港人來說更是耐人尋味。
【影評】炮灰的自我修養——DC宇宙新章《自殺特攻》
【影評】艾慕杜華《人聲》:用30分鐘 告別一段錯愛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有說人在旅行時,會比較大膽接受偶然的際遇,事關來到一個陌生城市,偏離營營役役的日常正軌,我們都有獲得魔法加持的曖昧想像,魂牽夢縈。
日本導演濱口龍介今年在三大歐洲電影展中屢獲殊榮,他勇奪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的新作《偶然與想像》,正是捕捉到一個個偶發性的驚喜時刻,為我們內心真實的情感打開一道大門,要出去還是佇足遠觀,就是我們與電影之間的距離了。
【流行文化】:愈來愈MEME 闖進全球首個MEME MESEUM
美國相簿網站Imgur有一句Headline:The magic of the internet. 相信 Meme(迷因)便是網絡帶給我們最有風趣幽默的魔法。要辨別一個人是否知曉 Meme 文化,觀乎他/她讀 Me+Me 還是 Meme 都已經足夠。
有人認為 MEME 只是一小撮人的小眾玩意,難登大雅之堂,離開網絡更如同魚兒離開水,難以過度至三次元。事實真的如此嗎?最近 K11 Art Mall 有一個「MEME」實體展,將爆紅惡搞MEME圖將由線上搬到線下,結果開幕幾天都大排長龍。到底Meme的魔力係邊?
人天生喜歡欣賞美麗事物,但對於大自然記錄者Mancy「山有文西」來說,她鍾愛的蝴蝶昆蟲並非人人欣賞,甚至有人會嫌污糟醜怪,敬而遠之。她藉著新展覽《願山.蟲鳴》山系風鈴祭,邀請大家近距離接觸蝴蝶——非蝴蝶真身,而是手繪在透明風鈴上的蝴蝶畫像。或者我們都可以暫時放下「#蟲蟲phobia」,鑑賞一下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影評】 《密室逃殺:倖存者遊戲》:生死遊戲 隱寓自由意志
2年前的《密室逃殺》集合了娛樂片不可或缺的賣座元素:緊湊情節、精緻場景、遊戲規則、生死相博,故事愈精簡愈易明,門檻愈低愈吸引主流觀眾,結果成功刀仔鋸大樹,拍續集延續成系列電影實屬是意料之內。果不其然,2年後就看到續集《密室逃殺:倖存者遊戲》(Escape Room: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不知從何時開始,高官間開始興起「比白還白」(whiter than white)這個說法。公道自在人心,我們都知道黑白如何在短時間內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定義,常識不再是常識。
【影評】深作欣二《大逃殺》:當我們只可以有一個活
小時候看《大逃殺》,不怕血肉橫飛已經好威好潮好巴閉。人大了再睇《大逃殺》,原來最恐怖的,並非暴力血腥鏡頭,而是開篇大大隻字的BR法。
【劇評】山田孝之《全裸監督》:要人全裸 必先自裸
《全裸監督》是少數Netflix一上架我就會想立即開始追的作品,也不是什麼紳士理由,全因這部劇中的人物還有做夢的熱情,即使命運弄人,他們仍然熱切地期待未來,打破一個又一個被認定為不可能的框架。
即使我說的是拍色情片,Aka 鹹帶,只要用心拍,都一樣那麼熱血又動人。
【觀展筆記】《IG碼頭》InstagramPier:香港有個IG工廠
走進新展覽《IG碼頭》(InstagramPier),迎面撲來的是多達1,400張正方倒的IG打卡相,不期然想起一句說話:「Instagram改變世界!」以前聽到這句說話,多半都只會想到社交媒體上的瘋傳帖文、熱爆打卡相等等,好似只要你不主動參與其中就不會受到影響。但如果細心留意我們身處的城市,多少地方因為「打卡able」(註:具有打卡潛力)而慢慢被重塑,發展出新的形態和氛圍?
【藝文對談】人生沒有捷徑——本地木工單位「一木」
【日劇】小林聰美《森林民宿》:日劇中的「補師」
日劇之中,在嚴肅與搞笑之間,還有一條小小的支流。毫不費力地療癒人心,又能透過日常對話帶來啟迪,解憂小品,猶如日劇之中的「補師」。
【影評】陳健朗《手捲煙》:回望新香港
新晉導演陳健朗的首部長片《手捲煙》,全片110分鐘都散發著一道濃烈的煙草味。
導演說,這是一部聚焦「身份議題」的電影。
【日劇】《短劇開始了》:人生如戲 我接的卻是一部爛片
【影評】《漩渦:恐懼鬥室新遊戲》:
無「Jigsaw」的恐懼鬥室 今集高舉正義法槌?
《恐懼鬥室》翻拍又翻拍,沉寂過一輪後,17年乘上荷里活的 Reboot 熱潮翻生,最新一部《漩渦:恐懼鬥室新遊戲》(Spiral)連SAW之名都承擔不起,直接變「啟蒙作」,由黑人喜劇演員 Chris Rock 擔綱及投資創作,結果如何? 大概只有「懲罰黑警」這一點最值得討論。
【影評】李駿碩《濁水漂流》:無權者的存在
【港式風物】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莫非你就係粵文新潮流?
【雞公嶺2021】山的美麗與哀愁
2017年3月,雜誌社要做一本環保專號,我負責電影版,揀選了齊柏林的《看見台灣》,那時他健在,而我第一次透過他的作品讀到「美麗與哀愁」這一句。
未試過親身踏足,真的不會意識到這句話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