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2.8.21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有說人在旅行時,會比較大膽接受偶然的際遇,事關來到一個陌生城市,偏離營營役役的日常正軌,我們都有獲得魔法加持的曖昧想像,魂牽夢縈。

日本導演濱口龍介今年在三大歐洲電影展中屢獲殊榮,他勇奪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的新作《偶然與想像》,正是捕捉到一個個偶發性的驚喜時刻,為我們內心真實的情感打開一道大門,要出去還是佇足遠觀,就是我們與電影之間的距離了。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專為浪漫主義者而拍的電影,電影由三個短篇組成,沒有太多的前因後果,每節只有幾幕場景,像劇場,也像是一部小說,一首現代詩,說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忽爾親近,卻又只停留在淡淡交會,相忘於江湖,獨留疊交過後雋永的餘溫,令人不禁沉醉於一期一會式的不尋常日常。

三篇之中,我最喜歡第二篇《門常開》,日文原名是「扉は開けたままで」,其實嚴格來說跟「門常開」意思有一點點不同,尤其在香港講「門常開」實非真的門常開,我個人更喜歡日文原名的語意,可解成「讓門保持打開」,隱寓表裡如一、大方開放的價值意向。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之所以會連題目都細味一番,因為第二篇故事是三篇之中最具文學性的一篇,用電影語言交織出如閱讀文字一般的詩意,教人回味無窮。除了開篇就談到使用與不使用敬語所潛藏的「距離感」,中段更突發出現一場「讀愛」式性誘惑,由已婚女大學生親口朗讀出她所仰慕的教授撰寫的情慾文字。女學生嬌柔的聲線,吞吐出一個個性器官名詞和動詞,雖然沒有兩性凝視的近鏡,氣氛卻危險又浪漫,分秒間都可能會有意外發展,衝破如同水壩一般的情感堡壘。

有趣的是,教授非但沒有阻止女學生,更伸手將門打開,扭轉電影常有的慣性套路。鏡頭不時從門外離遠窺視,周遭清晰傳來校園走廊的人聲,一切似是光明正大,但其實是遊走在師生界線上的禁忌對話。

甚麼時候展現內在本我,赤裸相見;甚麼時候回復官腔對答,就像用最溫柔恭敬的語調,朗讀老師所寫的情慾段落一樣惹人無窮遐想。「建前」與「本音」之間的切換,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之間的角力,在一個短短的午後段落表現得極具張力。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導演濱口龍介說,他編寫了合共7個「偶然與想像」的故事,今次電影收錄了其中三個。三個故事編排工整,短篇時間雖短,卻能引導觀眾自行「腦補」和聯想,角色的塑造更見導演功力。

近年主打出人意表的故事很多,強調結局扭橋,顛覆前面理解云云。《偶然與想像》並非這種要刻意誤導觀眾的作品,三個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短章,只是因為偶然的巧合,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奏。人離開安全而可預期的狀況時,除了尷尬得無所適從,也會像旅行時一樣,鼓起勇氣去直面可一不可再的機遇。

無論是過去遺留下的傷疤,抑或是不被允許的慾望,在偶然的機會下,都好像可以有一個無人知曉的灰色地帶安放,從亦遠亦近,陌生人身上的投影,找到命定一般的救贖與釋懷。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偶然與想像》台詞細膩動人,很多段落單是聆聽演員輕聲獨白已經足夠引人入勝,身兼編導多職的濱口龍介應記一功。濱口龍介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論文寫的是美國當代獨立電影先驅約翰·卡薩維茨,他的前作《happy hour》(2015)長達5小時,充滿實驗性。劇本原來並非一早寫好,而是由他在內的編劇三人,與4位女演員的相處過程中,一邊觀察演員特點,一邊將角色建構出來。

這帶有紀錄片色彩的拍攝方法,亦應用於《偶然與想像》之中,很多場口的偶然和錯愕,都像是轉角便會遇到的微妙瞬間,日常但不尋常,隱藏在忙碌生活的角落之中。由於情節離奇但不離地,觀眾亦可以與角色共感,一同經歷當刻心情的詩性偶發。

撰文:一樹
圖片:《偶然與想像》劇照


【影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偏離正軌的文學奇想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