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生不當香港清潔工人

社會 24.12.17
聖誕前夕,普天同慶,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享受。 某大型機構辦地區活動,射後不理,飯盒、水樽沒有分類回收,全數塞滿足球場內四個垃圾筒,重心不穩,垃圾隨即傾倒一地。 社區日常,以下為三則對話節錄: 主辦單位:「辛苦曬啦唔該姐姐。」 清潔姐姐:「辛苦曬?辛你個頭呀。自己垃圾應該自己帶番走嘛,我唔係剩係做呢個場嫁,做死人咩你班仆街!」 ...

影評《第三度殺人》:於是就有了金田一

映画 27.11.17
如果說《第三度殺人》帶出甚麼樣的道理,那就是解釋了《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由來。 「法律面前,____。」後面四個字,以前大家都會不加思索地認為是「人人平等」,現在腦海中浮現的,很可能是另外四個字。 ...

入沙田,見阿愁|《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

藝術設計 21.11.17
由1995年的《反斗奇兵》到2015年的《玩轉腦朋友》,畫面進步了,我們長大了,社會換了個樣,唯獨Pixar筆下的動畫角色總是那麼立體有個性,無論是王子還是乞丐,是英雄還是大壞蛋,都永遠有人愛不釋手。故事發人深省,角色獨一無二,這一點30年來都沒有改變。 ...

香港不單只有麥兜|《港式動人動畫展》

藝術設計 21.11.17
《彼思動畫30年》展覽盛大開催中。在欣賞Pixar的同時,可有想過香港也有一班動畫師,默默獻出相當的心力和時間給動畫創作?背後的創意和熱誠委實不亞於外國名廠。 ...

影評《希望在彼方》(The Other Side Of Hope):尋夢異鄉人

映画 19.11.17
中學時代,英文老師最愛播近半世紀前的懷舊電影鼓勵多元化學習,幾乎無人避得過《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洗腦曲目。以前的電影,沒有花巧特技或甚麼偽紀錄片第一身視角,是電影,就誠實地用戲劇和風趣的手法再現人生百態,玩味而不羞於直白,甚至視之為一份可愛喜感。芬蘭名導Aki Kaurismaki的喜劇新作《希望在彼方》(The other side of Hope)本月上映,舖排和畫面氣氛,同樣充滿著古早電影的既視感。 ...

【影評】UP不出名字的電影:雷神乜乜乜

映画 17.11.17
先解題,”UP乜” 是香港人愛用的廣東俚語,中文原字為「噏」 ngap1,「噏三噏四」、「發噏風」都意指人胡說八道。「噏」即是說話,但唸起來往往比「講」和「說」來得更貼切有味道。 雷神電影系列來到第三集,娛樂性上升了幾個層次,好多人都會說Marvel英雄電影愈來愈懂得掌握Blockbuster的喜劇節奏,三不五時就發放笑彈,劇情簡單足料就夠。爽片嘛,最重要是全程無冷場,觀眾才會覺得值回票價。 ...

影評《再見魅了緣》(A Ghost Story):以虛無秤量現實

映画 14.11.17
我倆雙雙從電影院出來,泡浸過92分鐘的無聲與虛無,我們沉默不語。 「我唔明啊。」朋友說。電影不是懸疑科幻片般的艱澀難明,或要人在短時間內處理龐大的信息量,而是一片無盡無間的慘白,直教人霎時間分不清上下左右。 ...

影評《情謎梵高》2017:世界容不下美好的你

映画 9.11.17
「你 聽過梵高吧 值幾多百 他那人格 難剖白 求存人人明白看 他有權亂去畫 也許口袋 也不至一片空白」 ...

影評《乒乓情人夢》(ミックス)|情場無打和

映画 8.11.17
如果你是獎門人的Fans,電影《乒乓情人夢》未必是你杯茶,球賽終要分勝負,最後運動、戀愛都沒有打個和,爽快俐落。 由「國民女友」新垣結衣領銜主演的新戲《乒乓情人夢》頂著「結衣BB」的光環而來,未上映經已輕取80分。還嫌不夠?片方直接再送上演技日漸成熟的型男瑛太、已成賢淑主婦的廣末涼子加上遠藤憲一、蒼井優等王牌配角,全片滿佈傻氣笑點,日本編導玩起「無厘頭梗」來亦毫不手軟,勢要令人輕鬆無腦度過兩小時,笑足全場。 ...

【專訪】變性人剖白:我們認真地活著

社會 7.11.17
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故事中的小女孩名叫Tomo(小友),香港亦有一位Tomo,不過她反而站在凜子的立場,經過長達7年的性別重置手術,現在她正積極展開作為女生的第二人生。Tomo自問不是編織能手,但若論勇敢面對真我這回事,她們是同樣的認真。 ...

影評《當他們認真編織時》2017|變性人可以成為媽媽嗎?

東瀛奇襲 7.11.17
日本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姍姍來遲,年初在柏林電影節得獎後迅速掀起話題,誰知連台灣上映後香港亦一直只聞樓梯響,本月終於乘著香港同志電影節之熱潮而宣告正式公映。每次跨性別主題都不免渲染悲情,今次電影由女導演荻上直子操刀,從平凡的生活入題,以小孩子的視角再看成年人的世界,將跨性別者、家庭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交織於一起。 ...

影評《叛逆字傳:我的麥田捕曲》2017|出版凌駕一切?

映画 6.11.17
電影的對白不用多,精警的,一句足矣。 新戲《叛逆字傳:我的麥田捕曲》本週上畫,當中的一句「Publishing is Everything.」,就道出了每一位文字創作者的叛逆字傳。 ...

日清產吃麵消音器|讓尷尬化成流水

東瀛奇襲 1.11.17
日本經常都會推出一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奇趣發明,但若然你真的使用時,又會發現這其實是他們用心對待每一個生活細節的堅持。 就好像最近杯麵大廠「日清」拿出了一款名為「音彦-OTOHIKO-」的高科技餐具,驟眼看來像一支電動牙刷,原來背後是為了針對吃麵總愛吃出「雪雪」聲的日本餐桌文化而設計,為減少與外國人用餐時可能引起的迷惑和尷尬,「音彦」會將吃麵時的噪音加以處理,並透過手機轉化成流水聲般順耳的溫和音效,讓不同文化的人都能以自豪的方式吃麵同時和諧相處。 ...

隨身破解古畫之謎|即將改寫博物館的App “Smartify”

一週好物紹介 30.10.17
猶記得當年第一次拜訪二条城,偌大的城郭內外兼備,每到一處都很好奇建築背後的歷史原由。雖然現場設有導賞看板,但對不諳外語的旅人來說就是如入寶山空手回,當時我多希望身邊有一位當地導遊,能隨時為我解說這一系列國寶級文物的前世今生。 原來有此想法的,不止我一人。 ...

遇見青海波|由和柄到平安京之雅樂

東瀛奇襲 18.10.17
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涵義的「青海波」,原來在飛驒高山被用作免費 Wi-Fi 的標示,扭橋得來又能保持美感和意境,真的服了日本人的創意! ...

【一週好物紹介】有故事的抱枕

一週好物紹介 17.10.17
你喜歡擁抱的實在感嗎?外國會用 “Huggers” 一詞來形容享受擁抱的人,有說擁抱來自動物對溫暖的本能追求,亦有人認為擁抱乃日常中最適度而親密的連結,即使睡覺時也忍不住順手拈來鬆軟的抱枕,無非是為了心頭的踏實感覺!以往都是抱枕慰藉人心,沒想到今次反過來由人來安撫抱枕。最近筆者留意到日本品牌Liv Heart新推出一系列動物公仔抱枕,特別在每一隻都有悲傷身世,筆者最喜歡「因為喪失記憶而忘記如何游泳的鯊魚」,另外更有驚青恐龍和潛逃中的豬,令人忍不住想要疼愛一下! ...

琉璃之美|尋回「薩摩切子」的名工黑木國昭

藝術設計 14.10.17
琉璃,坊間大多認為等同玻璃,又或常用的日語漢字應用,其實兩者皆非。琉璃一詞,據說最早出自巴利文中的Veluriyam,譯成中文後,就成為中國古代對西域寶石的統稱。琉璃地位崇高,歷史中被譽為佛家七寶、中國五大名器之一,往往都是神話故事和獻貢君王的主角,大有來頭。 ...

影評《煙花,應該和誰看?》2017|稍瞬即逝的荳蔻年華

映画 20.9.17
去年一部《你的名字》口碑票房兩雙收,一舉打破香港、日本兩地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從此日本動畫界除了宮崎駿以外,新海誠這個名字亦為廣大港人所認識。《你的名字》熱潮持續升溫,當時筆者與朋友聊電影經,就說到未來一兩年日本動畫界將會沿用類近的模式,類《你的名字》作品大抵陸續有來。 ...

影評《美麗有毒》2017:玫瑰帶刺

映画 8.9.17
電影《美麗有毒》以美國南北內戰為背景,一所保守女子寄宿學校住著七名深閨隱居的女師生。一天,女生在森林中發現受了重傷的北軍士兵,出於好意把他帶回校養傷。神秘男子浩盪闖入雄性禁地,猶如一石落水,泛起的漣漪愈來愈大。這樣的設定,有沒有一種《白雪公主》性轉版的感覺?差別在《美麗有毒》不是童話故事,無須刻意回避性別議題,甚至極力描繪慾望的原貌,直指人心。 ...

《光‧合作用》|亞洲首個同志藝術展台北開幕

風物 8.9.17
 “Only in the darkness can you see the stars.” ──馬丁·路德·金。 象徵希望的光,為世人所好,奈何最耀眼奪目的光不在白昼,反而在黑暗中顯露,為人們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帶來動力。這道光,今次就成為了亞洲地區首個同志議題展的主題。 ...

影評《求生走佬family》2017:天跌落黎當被冚

映画 8.9.17
以為災難離我們很遠?上月台灣大停電,交通系統和電子器材全面癱瘓,我們視為至寶的手機,在大自然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如果世界突然停電了,我們可以怎麼辦?」執導過《五個撲水的少年》、《喇叭書院》的日本導演矢口史靖本回自編自導另類災難片《求生走佬Family》,不見哥斯拉等洪水猛獸襲來,反而抽走我們的安逸生活,迫使現代人面對沒有電力的世界。災難總是防不勝防,今次一家四口就教會我們:「路是人行出來的,無電要了你的命?天跌落黎當被冚吧!」 ...

沙橋村|香港和深圳,不過是一江之隔

旅行 8.9.17
週末約踩單車,還是老樣子大圍大尾篤這些萬年路線?其實新界北擁有各式各樣的單車路線,沿單車徑慢騎,不消一會兒就能遠離市區,踏青、看海,盡情感受香港鄉市相鄰的地理優勢。 上次與朋友從天水圍租車出發,一路向北,順著海岸線來到昔日的養蠔業重鎮沙橋村,甚至誤打誤撞,闖進滿佈紅樹林的荒廢濕地。站在這個北海灣上遠望,一江之隔的對岸,就是大陸深圳南灣。這麼近、那麼遠,這份若隱若現的隔閡,為這次旅程添上另一層意義。 ...

高瞻遠矚|台北就是要往高處跑

風物 5.9.17
說起高地,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多啦A夢漫畫。有一章講述靜香與大雄借助法寶交換身體,換上男兒身的她,第一時間就跑到學校後山的千年杉,攀登樹頂,從高角度遠眺每日生活的小鎮景色。 「只有傻瓜和烏鴉才會喜歡高地。」樹下,她笑說男生調皮,直至有機會換個身份,她才敢於攀登越線,釋放內心蠢蠢欲動的求知慾。讀書、練琴、無時無刻的洗澡以外,我們或不曾記得,模範女學生亦有她孩子氣的一面。 ...

象山步道|遠眺101的最佳觀景山道遊

風物 5.9.17
大家試過去台灣登山嗎? 年前筆者往台北四天短途,吃喝玩樂之餘,亦揀選兩條離市區不遠的登山路線毅行一下,順道體驗台灣獨有之山色,其中之一,就是今次相片中介紹的象山步道。 ...

《反藝術宣言》Manifesto:有天我們會回頭批判你

映画 5.9.17
看到有評論說,《反藝術宣言》Manifesto 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奈何電影這個載體,可能不是它最好的形態(Form)。 稍稍回看,原來這場宣言曾以裝置藝術的形式首現於年前Park Avenue Armory上的一個展覽,13個宣言的化身,浮現於大大小小的屏幕上耀眼登場,像政要,像主播,掌握空間內唯一的話語權,吶喊高呼思想解放,從四方八面向你襲來,氣勢和現場感勢必更強。 ...

影評《柏德遜》Paterson 2017:最完美的平凡

映画 5.9.17
這年頭敢於起用一個如此平凡的人物為主角,兼能順利拍成電影,多少也顯示出導演的實力。說平凡,那到底是有多平凡呢?切換到我們熟悉的語境,主角就是不折不扣的「打工仔」,也許他生來最獨特的一點,就是他的名字與這個小鎮恰好相同,都叫《柏德遜》Paterson。 ...

影評《維多利亞女王:日不落奇緣》:不惜與世界為敵也要結識你

映画 4.9.17
英國crossover印度已經快將成為類型片了! 極重的《黄金花大酒店》影子 (主角還都是Judi Dench!),那部是英國遇上印度,今次就由印度遇上英國。同樣是以文化身份差異立題,但當「三點三滾水煲茶」的英式幽默缺席,差異就只剩下惡夢般的誤解、對立與鬥爭,入場前可能要有心理準備,故事的基調將來得沉重多了。 ...

年度電音節Road to Ultra 2017 最後倒數!

音樂 4.9.17
年度電音節Road to Ultra九月回歸香港,截稿之時,這個被《DJ Mag》譽為「全球第一音樂節」的Road to Ultra 2017 香港站正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今年活動選址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舉行,去年一直被詬病舞台狹窄(香港固有之土地問題),今次大會就承諾以兩倍擴大舞台,製作規模落足本之餘,DJ 陣營更是歷來最矚目,Folks, See you all under the "U"! ...

一週好物紹介|玉子明燈

一週好物紹介 25.8.17
年前一款月球燈教人愛不釋手,後來才知道原來室內燈光大有學問。好像5300k以上的日光使人容易集中精神,適合工作或閱讀;3300k-5300k之間的冷白光舒適柔和,日常使用尤佳;至於3300k以下的暖色光則予人溫暖感覺,放在睡房能有助入睡。 最近香港品牌 Torrii推出一款擁有玉子造型(留意,是「たまご」不是雞蛋!)的便攜燈TAMAGO,Polycarbonate製的燈罩具有Smart Touch觸控感應功能,以手指輕觸即可自由調節亮度,更能因應現場環境而改變色溫,綻放溫暖柔和的光線,果真不愧玉子之名。 ...

一週好物紹介|杯底有座富士山

一週好物紹介 25.8.17
每年的七八月都是富士山最熱鬧的日子,一年中也都只有這段登山季可以親身踏上這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日本地標,一嚐於山上遠眺大日本雲海的滋味。未有腳力起行的話也無需灰心,可以先在家試試在富士山上獨酎。 ...

《分裂性遊戲》影評:誰是誰的愛情替代品

映画 22.8.17
法國電影《分裂性遊戲》不負歐洲電影之名,以大膽前衛的鏡頭運用,全面滿足了觀眾對心理治療的恐懼與遐想。故事講述患有抑鬱症的Chloe向精神科醫生Paul求診,二人日久生情,終於不敵情慾的誘惑,打破醫者與病人間的禁忌,隨即展開同居生活。好景不常,有日Chloe意外遇上一個和Paul外表一樣但性格迥異的男人,更對他的狂野性情又愛又恨,最終不能自拔地陷入雙軌情色當中。 ...

BEAMS(ビームス):文學時裝 秋意沉思

一週好物紹介 16.8.17
近年網絡流行 “Sapiosexual” 這個新派用詞,意思是對高智商及熱衷沉思的人趨之若鶩,無形中呼應了 "Knowledge is the new sexy" 這個主張。的確,經典美學從來都不是華美衣飾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個人氣質如何透過穿衣風格來體現昇華。 ...

一場展覽 將大稻埕和西營盤連結起來

旅行 2.8.17
2014年,台北捷運北門站開通,將台北西區的大稻埕與鬧市連結起來;翌年,香港地鐵擴展至西港島線,昔日只能坐公車到達的西營盤,一夕間,成為都市人急不及待認識的新興旅遊區。 兩個西城小區,一個遠在台北,一個近在咫尺,意外地分享著相似的命運。本週,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聯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一同將台、港兩地的西區故事連結起來。在《台北西城─大稻埕的老派與創新》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稻埕的現況,從中又有多少是西營盤的未來? ...

《編寫美好時光》Their Finest (2017) 影評|二戰有班電影人

映画 21.7.17
「社會需要正能量,來拍電影吧!」這句表面熱血、實質煽情的口號,現在聽來或流於陳腔濫調,但如果放在二十世紀初,備受德國納粹軍閃電戰連環炮轟的英國,大概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電影《編寫美好時光》以戲包戲,以小見大。透過一段拍攝政治宣傳電影的小品故事,烘托出上世紀英國一度由女性撐起的輝煌時刻,從中亦帶出電影在感官娛樂背後,滲透著撫慰人心的力量。 ...

《玉子》Okja (2017) 影評|無知是福

映画 21.7.17
話題之作《玉子》為Netflix首部原創電影,由擅長針砭時政、諷刺社會的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更雲集韓國童星安瑞賢、英國演員蒂妲·絲雲頓、美國演員保羅·迪諾及傑克·葛倫霍等多位巨星參演,卡司陣容強勁,明顯是Netflix為展示雄厚實力而苦心經營的野心頭炮。 ...

一週好物紹介|滾筒式筆記台

一週好物紹介 17.7.17
人愈大愈發現,無論手機的備忘功能有多完善,手寫字的質感始終無可取替。 ...

闇芝居第五季 「女鬼」擔大旗

東瀛奇襲 13.7.17
「闇芝居の、時間だよぉ。」 驚!講述和風日式都市怪談物語的動畫《闇芝居》原來趁著七月鬼節正式回歸,系列來到第五季,今次就將重心放在「女鬼」之上,宣傳片中相繼出現慾女、惡女、怨女等字眼,看來這次監督要幽傳統女鬼一默。 ...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影評|平靜看二戰

映画 27.6.17
看畢電影後有所體悟,當下卻抽不出時間來總結歸納,好些時候也都就這樣不了了之。執筆總是沉重。後來我會為自己定一個限期,若限期過後,對電影的印象仍然深刻,那就代表這稿債撇不掉了。 ...

日本書店站不住!Tomato Books 結業

社會 22.6.17
尖沙咀,遊客必到之觀光聖地,吃的、買的、看的琳瑯滿目。相對於無時無刻都喧鬧繁亂的旺角,尖沙咀還有一份異國情調,一種不限於東西文化,各方混雜的迷幻氣息。就如同王家衛鏡頭下的重慶森林一樣,對在地人來說,離開摩肩接踵的大街,拾級而上,才是尖沙咀正確的打開方式。 ...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2017) 影評|試著不過份解讀

映画 25.5.17
從《普羅米修斯》開始,我們就知道Ridley Scott這個鬼才導演的異想世界才剛揭開序幕。沒有三、四集的鋪設,大概都難以說清異形和人類相生相殺的曖昧關係。然而,我們可以獨立地看《異形:聖約》這一部作品嗎?如果脫離了整個《異形》系列的框架,這部電影能獨自站得住腳嗎?這些都是我從電影院看著字幕下滑時思考的事情...... ...

一週好物紹介|數位 x 即影即有 SQUARE SQ10

一週好物紹介 23.5.17
Fujifilm首部混合式即影即有相機SQUARE SQ10快將推出,上週筆者率先試玩,第一個反應是:「好過份。」科技進步永遠都教人深思,沒想到現在連即影也無需立即有,更沒想到身邊原來潛藏著不少Instax擁躉,知道我實測過後,相繼問我到底應不應該趁新鮮熱辣入手! ...

《雌貓們之夜》影評|靈與肉的流離失所

映画 23.5.17
電影《雌貓們之夜》以第三者(甚至是有點偷拍成分)的視角,直擊三位應召女郎在東京執業的幕幕日常。說是日常而非「生活」,因為大概連電影中的主人翁,都無法確定這種以肉體交易換來的生存之上,到底還有沒有生活內涵這一環。 ...

一週好物紹介|喝茶求籤

一週好物紹介 26.4.17
喝茶談天是大家假日嚮往的活動,喝茶求籤又試過嗎?上月途經市集,認識了來自台北的創新茶品牌「等等」,才知道台灣的茶文化走得這麼前。 ...

困難的人生,有困難的題

社會 20.4.17
困難的人生,有困難的題。 不是說笑,一篇文章最難寫的不是內容,而是標題。你以為只是重點歸納就大錯特錯,題目就是內容本身,在你按進去跑讀取的短短幾秒間,觀念已經成立。換言之,題不夠張力,你寫再好都也是徒然。 ...

High Heel Is not 囂|That’s Our Attitude

風物 18.4.17
開心買鞋,不開心也買鞋,高跟鞋與女人的關係就像前世怨偶般,又愛又恨。也許男士們總不明白,為何這雙教人穿得既痛且難行的高跟鞋,女人總是買得再多也不嫌?能夠生出這般強大的影響力,絕對是幕後「高」手,背後歷史,又是一場改變時裝界的審美革命。 ...

「麵包走袋,唔該。」

一週好物紹介 2.4.17
環保最大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懈怠的藉口。 最近看了一篇報導,有人質疑環保用品需要勤洗清潔,過程中亦產生油污和衛生紙等廢料,無法完全杜絕浪費,故執意使用環保用品,也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未知這套理論有多少理據支持,但聽起來更像是刻意淡化環保用品的作用,從而減輕疏忽懶惰的罪疚感。「反正用與不用也是沒差。」認知上的錯落就像是一個破洞,有了可以鑽空的借口,多堅固的自我承諾都會不攻自破。自我放棄,往往成了平庸之惡的種子。 ...

寫在香港|當興趣變成職業

社會 1.4.17
小時候被問到「你的志願」,大部份人心裡尚未有定案,都會說「把興趣變成職業」,是為人生的圓滿。創作往往都會與興趣掛勾,長大後接觸了社會,每當有人聽到你的職業是跟創作有關,都一定會投以羨慕的眼光,或許錢賺得不多,但能夠在商業型社會中堅持靠創作來開飯,本身就好像有種個性的光環。 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接觸到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當中包括很多被社會標籤為追夢的熱血青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大多不認為「興趣變成職業」是一件絕對美好的事。 ...

我們很可能成為最後一批紙媒人

社會 28.3.17
本地媒體有一些不成文的行內術語,離職會美言為「卒業」,跳槽意味著有更好路向,離別不必哀傷,一句「江湖見」就夠。流動性高,人來人往自然見怪不怪。每年二三月都是換血的旺季,團隊重新洗牌,整裝過後,重新出發。舊世代或會視之為Jumpy、玩世不恭的輕浮態度,但對行內人來說,這已經是一種文化。圈子就是這麼大,只要一日尚是「行家」,山水有相逢,有緣的,終歸會遇上。 ...

無限迴廊:布達佩斯建築裡的「時光機」

藝術設計 1.3.17
漩渦無處不在,有人避之則吉,有人對之鍾愛有加,但無論你的觀感如何,都不能忽視漩渦強烈的「吸引力」,一切仿似無底無盡,不經不覺間,已經牢牢黏著觀眾的雙目,甚至令人深陷其中。可有想過,到底這份魔力是從何而來?攝影師Balint Alovits忠於自己的觸覺與雙眼,親身走訪匈牙利布達佩斯,以獨特角度拍攝巴豪斯建築中的螺旋型樓梯,逐一找出隱身於這些復古樓梯間的注目點,展開一場沒有既定答案的藝術實驗。 ...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