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展覽 將大稻埕和西營盤連結起來
2.8.17
2014年,台北捷運北門站開通,將台北西區的大稻埕與鬧市連結起來;翌年,香港地鐵擴展至西港島線,昔日只能坐公車到達的西營盤,一夕間,成為都市人急不及待認識的新興旅遊區。
兩個西城小區,一個遠在台北,一個近在咫尺,意外地分享著相似的命運。本週,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聯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一同將台、港兩地的西區故事連結起來。在《台北西城─大稻埕的老派與創新》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稻埕的現況,從中又有多少是西營盤的未來?
展覽簡介:
《台北西城─大稻埕的老派與創新》結集台北城市散步2014-2016年間所訪問的70個大稻埕店家,及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與社區營造的經驗,不論是傳統或創新、傳統中帶創新、創新中帶傳統,都可看出大稻埕的多元發展。大會今次將這個展覽帶來香港,展區揀選與大稻埕有相似經歷的老區西環西營盤,目的是思考兩個城市的現況。
「不論是敵不過高漲房租、產業劇變浪潮而歇業的老店、或是雨後春筍般進駐的新創店家,都是在提醒我們,沒有一個城市是停滯不前的,而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應對、甚至是紀念。」
大稻埕的「埕」
一般港人去台北旅遊,大多都是趁著小週末來個快閃吃喝玩,務求從營營役役的工作中安插一段悠閒的渡假時光。是以揀選的旅遊點,都會以熱鬧的商圈、夜市為主,鮮有接觸到大稻埕這個西邊小區。早年筆者騎行遊台北,亦只對大稻埕靠海一邊的延平海岸公園有印象,沒有在地人的牽線引路,外地人要深入走訪永樂市場這些小社區著實有其難度。今次由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帶來的展覽,就如同一個大稻埕的懶人包,讓我們從文創、飲食、商行等各方面認識這個正值蛻變中的新街區。
大稻埕的「埕」字,現在較少看見,其實是前人對廣場的稱呼,大稻埕就代表著「曬稻穀的廣場」。
現在走入大稻埕,大概不會再看到滿地的稻穀,但作為台北數一數二早開發的地區,大稻埕仍舊是歷史書中不可不提的商業重鎮,至今處處仍能看到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風光。步入迪化街,販售果乾海味乾料的南北貨、竹器燈籠製品商家、茶行、中藥材行琳瑯滿目,歷史悠久的廟宇香火依舊鼎盛。
有些完整保存下來的街屋和傳統商家因著復古熱潮興起,意外吸引許多年青設計師進駐,改造成多家以老房子為骨幹的新穎咖啡廳和餐廳,區外人即使不是昔日經商的買家,現在亦能以訪客的身份來拜會這些老屋,走進別人的生活裡頭細味自身歷史。
新舊融合的趨勢,為舊區注入不少生氣和活力,正好為近年民間組織積極推動的社區營造創下先例,遠在香港的我們,同樣面對滿街文創、咖啡廳的局面,相信亦能有意料之外的啟思。
人流會帶來熱鬧氣氛,熱潮亦同時夾帶著舊區活化的可能性,以及加租、士紳化的危機。每當變化時,談到舊區,不應只有唏噓道別的份兒,更可視之為一場考驗,看看一個聞名遐邇的國際城市,當地人到底是如何看待自身的社區特質和地方文化。台北也好,香港亦然。
台北.散策
認識一個城市最完美的速度
台北西區的大稻埕與西營盤一樣,儘管城市發展得多麼急速,這兒仍然保有一些地區特色傳統,往往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人文故事。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創辦人邱翊分享:「大稻埕是這個都市中唯一還有機會在廟埕前大樹下吃正宗早午餐的地方,搭配著媽祖廟前威武的石獅子坐鎮,氛圍與台北其他地方不太一樣。」這些畫面旅遊書上不一定會刊載,大概只是緩慢散步時才能看到的社區風景日常。
邱翊的團隊近年積極拓展街區導覽,他們主張:「步行是認識一個城市最完美的速度」,透過精心規劃的導覽路線,帶旅客輕輕遊歷咖啡館、茶行、中藥行、西藥房等地標,沿著當地產業發產的軌跡而行,在新與舊的交界處佇足遠望,自會發現你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城市故事一直都在。散步活動大受旅客歡迎,對本身就有散策情懷的日本遊客而言,更是叫好又叫座。個人遊以外,台北城市散步亦有舉辦散步團,依照單位特性和需要來客製規劃路線行程,3年間就舉辦過5百多場次,支援英文和日語導賞,形式包羅萬有。
現場備有多達70張大稻埕的專訪故事,當中有老店、有布行、亦有新興咖啡廳,全部都是團隊在當地辛苦採訪回來的人物故事。大家到場即可隨意索取自己喜歡的紙本,加上封面和封底,自行釘裝成冊,十分有心思。
《台北西城─大稻埕的老派與創新》
展覽時間:7月21日(五)~7月29日(六) 10:00~13:00、14:00~18:00(日一休館)
展覽地點:CACHe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策展單位: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協辦單位:CACHe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十禾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XT & PHOTO: 一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