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美好時光》Their Finest (2017) 影評|二戰有班電影人

21.7.17


「社會需要正能量,來拍電影吧!」這句表面熱血、實質煽情的口號,現在聽來或流於陳腔濫調,但如果放在二十世紀初,備受德國納粹軍閃電戰連環炮轟的英國,大概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電影《編寫美好時光》以戲包戲,以小見大。透過一段拍攝政治宣傳電影的小品故事,烘托出上世紀英國一度由女性撐起的輝煌時刻,從中亦帶出電影在感官娛樂背後,滲透著撫慰人心的力量。


電影以二戰時期的英國為時代背景,1940年的英國戰爭不斷,國家有難,年青壯丁通通被征召參軍。境內一片肅條,獨守空閨的女性因而投入生產,得到了參與社會工作的機會。要知道二十世紀初的的英國仍處於牢固的父權社會架構,瀰漫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過氣思想,女性要以成家立室為人生意義,婚後想繼續工作,亦只能屈居男人之下,擔任秘書等輔助角色,有志亦難伸。

當戰爭陪隨著上位機會而來,女性終於能夠一反傳統在社會中擔大旗,有能者又豈可放過這個黃金時刻?崗位始終要人堅守,女性這時就肩負起這個重大責任,克盡己責,就連時任英國總統邱吉爾都在著名的戰時演說中表明,歷史會證明這是他們最美好的時光 (Their finest Moment) !

「Let us therefore brace ourselves to our duties and so bear ourselves that, i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its Commonwealth last a thousand years, men will still say, 'This was their finest hour'.」-邱吉爾, 1940 年戰時演說

故事的主角Catrin本身是一位廣告撰稿員,夫君藝術才華洋溢但奈何孤芳獨賞,為求生存,Catrin臨危受命接下國家新聞局編劇一職,與主編Buckley共同編寫歌頌英國人在敦克爾克行動中英勇事蹟的劇本。男女合寫,現在看來平常不過,在當時卻是石破天驚的異象。電影多次呈現出英國大男人主義的情意結,更大玩尖酸刻薄的英式幽默,社會一邊矮化女性、一邊又需要女性。

單是在細小的編劇室中,就只有清一色男性劇作家,本來格格不入的Catrin,憑一己之力賺來自己的案頭及打字機,以札實的文筆和口材贏得世道的尊重與認同,巾幗不讓鬚眉,自己尊嚴自己賺,文人風骨本應如此。

Buckley看了看初稿就交還Catrin:「太長了,刪減一半。」「那一半?」「你不需要的那一半。」兩位主演妙語連珠,針鋒相對的對答,正反映出男女編劇各不相讓卻又相輔相成的微妙關係。


同樣作為文字工作者,筆者對戲中空襲炮擊下仍然默默寫的一幕印象最為深刻。先不論編劇本身是否早就意識到電影能夠為社會帶來甚麼關鍵性的正能量,只是作為編劇作家,文思泉湧之際,手指想停也停不下來。日以繼夜地趕戲趕劇本,Catrin由當初「搵兩餐」的心態,亦慢慢建立出對劇作的品質堅持和要求,儘管山雨欲來,那份擇善固執的精神仍舊堅定不移,寫到至死方休,塵土下筆墨繼續流,也何嘗不是一種後無來者的浪漫?


套用行內一句術語:「每一份作品就是創作人的孩子。」旁人或許不會懂,直至電影歷盡艱辛終於登上大銀幕,字幕爬升時,Catrin身邊的老婦梨花帶雨地告解自己已經第五次入場觀看,觀眾的回頭捧場,隨劇情起伏而牽動的一顰一笑,大時代中或不會記載那些微細而最重要的小事,卻已是對劇作者最有份量的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寫美好時光 (Their Finest) 2017
導演: 朗舒菲
主演: 珍瑪雅德頓, 森加芬, 標尼菲, 積赫斯頓, 積蘭斯, 海倫麥
片長:1小時57分
評分: 7/10
Imdb: tt1661275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