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沙田,見阿愁|《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

21.11.17



由1995年的《反斗奇兵》到2015年的《玩轉腦朋友》,畫面進步了,我們長大了,社會換了個樣,唯獨Pixar筆下的動畫角色總是那麼立體有個性,無論是王子還是乞丐,是英雄還是大壞蛋,都永遠有人愛不釋手。故事發人深省,角色獨一無二,這一點30年來都沒有改變。

OG Picture:
Sadness , Albert Lozano
Inside Out 2015
Grease pencil and marker on paper
©Disney/Pixar


是的,小桌燈Pixar經已誕生30年了,迄今推出過十八部動畫電影,全部都在香港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坦白說,活在這個世代,幾乎不可能沒有看過Pixar的作品,有幸的,可能在電影上映時入場欣賞過,即使你不這樣做,電視台還是會將他們的動畫重播得樂此不疲。近年有人開始提倡用「動畫」一詞來識別成人皆宜的動畫電影,「卡通」就指專為小朋友而設的子供向教育娛樂作品,堅持不一概而論,或多或少也是因為Pixar帶起的全新動畫品質指標。

Beat Board: Goodbye Andy
Robert Kondo, layout by Jason Katz and John Sanford
Toy Story 3, 2010 Digital Painting
©Disney/Pixar
最近Disney Pixar 團隊再度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合作,以《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為題策展,回顧Pixar這些年來創作背後的趣事秘辛,從中帶出「友情和親情」如何成為他們永恆不變的主題。上週筆者率先到場觀賞,對比起2011年於同一場館舉行的展覽,今次大會明顯更懂得針對香港觀眾的口味,除了展出大量手繪素描稿、油畫、分鏡圖和雕塑等等,場內場外都充斥著打卡影相位的動畫人物塑像,令展覽搖身一變成週末潮玩好去處,加上趣緻可愛的動畫人物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紀念商品,豈有不爆紅之理?


不想凡事皆由視覺主導的話,也可從感性層面切入,了解一下Pixar感動人心的故事,背後花了甚麼樣的功夫和努力。今次展覽以作品主題來劃分展場,現場還將播放動畫創作者的訪問片段,向觀者介紹動畫電影背後的創意。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備有不少最後沒有使用上的棄稿及人設草圖,更有經已上色的備案,「原來自己心愛的角色差一點就成了這模樣了」。動畫一秒十畫不過等閒事,台下十年功悉數釋出,沒準會嚇你一跳,Pixar的成功從來都沒有捷徑。

Mike and Sulley
Ricky Nierva
Monsters University 2013
Ink and marker on paper ©Disney/Pixar
"It's gotta be about the growth of the main character, and how he changes." - John Lasseter

為多部Pixar動畫操刀的創意總監Lasseter曾在訪問中指出,皮克斯的電影無論故事怎變,都必須扣連成長和改變的大命題,主角冒險出外,進入真實的(成人)世界,從中遇上朋友和家人,學會感激和崇敬生命。

Woody and Buzz
Bob Pauley
Toy Story 1995
Marker and pencil on paper
©Disney/Pixar
Pixar於1986 年在美國成立,由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Steven Jobs一手帶大,至2006年被Disney收購。Pixar的作品深受大眾歡迎,同時亦是頒獎禮的常客。自200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設立以來,Pixar就有七部獲獎,分別是《海底奇兵》、《超人特攻隊》、《五星級大鼠》、《Wall-E》、《衝天救兵》、《反斗奇兵3》及《勇敢傳說》,而《海底奇兵》與《反斗奇兵3》多年來都雄據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前五十名,成績斐然。口碑與票房上的成功,令Pixar成為動畫界歷久不衰的成功典範。

大會不怕俗套,以「友情」和「親情」為主題,正是30年Pixar動畫極力宣揚的核心價值。
今次展覽將主力展出Pixar透過傳統媒介創作的前期作品,包括手繪素描稿、油畫、分鏡圖和樹脂雕塑等,而數碼化動態的部份就會以影像方式呈現。






《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
地點:沙田文林路一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日期:2017 年 11 月 18 日至 2018 年 3 月 5 日

圖片:手稿圖片來自©Disney/Pixar、展場圖片為「青葉文學部」所屬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