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叛逆字傳:我的麥田捕曲》2017|出版凌駕一切?
6.11.17
電影的對白不用多,精警的,一句足矣。
新戲《叛逆字傳:我的麥田捕曲》本週上畫,當中的一句「Publishing is Everything.」,就道出了每一位文字創作者的叛逆字傳。
電影改編自史拉文斯基的《沙林傑傳》,故事圍繞著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名著之一《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的叛逆少年時代,從他立志追尋寫作夢開始,後來遇到啟蒙老師,跌跌撞撞中終於賣出第一份文稿,慢慢找到自己的紙筆墨硯。好景不常,二戰將沙林傑從案頭扯到戰場,雖然歷盡艱辛後拾回小命,但卻遠稱不上全身而退──戰火在他的內心烙下永不磨滅的創傷。
作家有手有筆卻隻字難書,世上還有比這更慘痛的事嗎?電影以觸動人心的手法,帶出傳記小說家非凡的一生,及最終如何成就《麥田捕手》這部經典,流芳百世。大作當前,故事背後的故事,卻未必永遠都是Happy Ending.
今次電影由艾美獎得獎編劇Danny Strong自編自導,找來Nicolas Hoult及Kevin Spacey擔綱要角,無疑是了解傳奇小說家J.D. Salinger隱秘人生的捷徑。然而,J. D. Salinger生前相當忌諱外界二度描寫或扭曲他的創作,包括書的內容走向、角色的設定甚或是書的封面(予人的第一觀感),一個如此敏感的人死後不久就被拍成傳記電影,若泉下有知,或許未必會高興。
文壇秘辛 有苦自己知/
當然,電影還是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場口,劇本透過沙林傑的奮鬥故事,側映出文壇的不少潛規則和秘辛,同路寫作人勢必有弦外之音。
由主角一開始寂寂無名,後來終有機遇而爆紅上位,被出版社爭相邀稿,成為文壇當時得令的新晉寵兒。令人好奇的是,學生時的他,與成名後的他,兩者真的判若兩人嗎?
文學、藝術、電影都一樣,同樣依賴口碑和卡司,有名氣的創作單位勝過一切。普羅大眾會因為某某人物的大名而前仆後繼,藝評家以一把口來帶動風向,出版社以一支筆來磨滅創作人的獨特稜角。戲中最諷刺的一點,是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讀物《麥田捕手》,當初隨時會因為出版社的一句 "My boss doesn't get it" 而長埋倉底。
Publishing is everything,假若Salinger當初委身屈曲迎合大眾口味、順從陳腐制度,就算這能美化成老一輩常說的「識時務者為俊傑」,相信我們亦不會看到最真摰動人,且能代表到一代人叛逆歲月之《麥田捕手》。
戲中作家與出版社間的關係,似是角力多於協作。當利益凌駕了文字創作,所謂「不求回報」,會否只是一小撮人為麻醉懷才不遇的新秀而使用的慣用語言?故事的最後,再一次出現「Publishing is everything」這句台詞,啊不,這次說的是「Publishing is NOT everything.」,繞個大圈來打臉,一下子將諷刺意味推至極致。
以戲論戲/
不看文壇鬥法,主流觀眾亦可以戲論戲。Nicolas Hoult 一貫型格靚仔,演繹苦情作家有板有眼,但始終帶著強烈的星味,這顏值在當年的文壇不紅絕對無理!Nicolas Hoult 與Kevin Spacey的對手戲相當精彩,甚有97年的電影《驕陽似我》中師生情的影子,奈何後半段兩人的對手戲銳減,最終亦只是草草收場,有點浪費了二人間的化學作用。
整體而言,前段求學、反叛和四出投稿爭取出版的橋段都做到引人入勝,惟中段開始節奏愈走愈紊亂。主角退伍後基調驟然變得陰沉,創作新故事的段子通通變成宗教靈修、人際衡突,情節放慢後,叙事亦開始變得納悶失色,未能做到一氣呵成。
《叛逆字傳:我的麥田捕曲》
導演:Danny Strong
主演:Nicolas Hoult、Kevin Spacey
上映日期:2017年11月2日
文:一樹
圖片:劇照由片方提供、部份為網絡資料圖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