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疫情升溫,深水埗這樣回應

31.3.20


政府緊急推行十四日的社區隔離政策,在公眾地方四人以上的聚集即屬違法,全城嘩然。

先不論成效,單是執行上已經令人十分懷疑,尤其是香港不像歐洲地廣人稀,在這個彈丸之地的人均空間本已少絕全球,加上香港人早已進入「抗疫疲勞」,幾乎可以預見「選擇性執法」勢在必行。

政策實施首日,我走入深水埗這個舊區,只見路上還是塞滿了人潮,雖然九成以上的行人都有乖乖地戴上口罩,但人流卻沒有明顯減弱的跡象。

街坊還是積極地提著大包小包出來採購餸菜和生活用品,人多起來就會迫出馬路,馳入北河街一段的車輛都不得不貼著人潮慢速前行。

昔日老一輩打躉聚腳的地盤,如果是那些康文署或屋宛豁下的空間,大都已經圍上封鎖線禁止使用。但別小看老人們對於社交的堅持,還是有不少區內老人搭起木箱和木板,即可以開盤下棋,又或單純三五成群圍起來吞雲吐霧。

深水埗窮人多、老人多,街坊街里早已習慣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開張枱便是聊天室,在昔日的信興酒樓門外就長駐了不少民間自製的矮枱矮櫈。疫情恐慌頂多驅使老人們戴多層口罩出門,但要聚腳打牙骹起來,哪管你四人還是四十人?數字對村民來說,根本只是浮雲。

另一邊廂,轉賣二手舊物的地攤陣依舊客潮雲來,問到南亞攤主近況,攤主表示生意雖然變差不少,但難得週日還是會膽粗粗出來擺攤。

有趣的是,經歷過二月份的搶口罩潮後,他們有些就學精了,不賣二手衣物家具,改賣水貨口罩,一盒二百,不知是當初囤多了的貨,還是成為了攤主們在疫情下的嶄新商機?商業秘密,我就沒有追問下去了。

行至汝洲街近太子方向,疫情下多了一片新的風景。布店林立的小街,驟然掛起了很多口罩,不是醫學用那種一式一樣的板式,而是七彩繽紛、豐富艷麗的布口罩。傍晚時分,還是有不少人來回各店選購心水款式。

我走過一間又一間的布店(通常是規模較小的地舖),發現各家有各家的口罩設計,剪裁、開口或厚薄不一,而且通常都會另外提供適合做成口罩的原材料供選購,即使揀不到現成貨也可買料自行 DIY。


我被一間用日式和風布料做成口罩的布店所吸引,迎客的是一位小學生年紀的男孩,停課期間,他就被委任作店內的口罩推廣員,滔滔不絕地賣花賺花香起來。

「這款附有鋼線,可以屈實貼服臉部。那款用的布剩低好少,賣埋呢批就無!」小男孩解說起來毫不脫稿,我不禁去想,這一場世界災難過後,新生代將會對口罩等防疫物品有多熟悉?停課下,香港人根本停不了學,我們沒有停下來的本錢。

據店家所指,這些民間製的布口罩全為人手縫製,縫製一個大約需時45分鐘,以往都沒有這條生產線,可說是經濟蕭條下,民間應運而生的自救方案。

但是,布口罩的防疫作用大嗎?

店家坦言,製作這些布口罩主要是為了那些買不到口罩的人們,尤其是缺乏資源的社會弱勢們。口罩的內膽可以塞 PM2.5 的可替換隔層濾沁,連那都無的話,也建議塞紙巾和廚房紙「頂住先」,讓口罩見底的街坊,至少有一罩傍身當定心丸。

這些五顏六色的布口罩,定價也不過是 $20-40 元左右,較貴的款式可能是用料靚、具防水功能等等,但仍然將定價維持在日常品的水平,令不同階層都能買得起,可說是深水埗區批發成行成市才能蘊釀出來的一份親民。

至於我最後買了甚麼?話說最近托朋友買了一批醫學用口罩,但產地令人較無信心,於是就想到不如索性加個套,用布口罩來延長醫護口罩的壽命。在和店家商討下,最後我訂了一款背面兩邊雙開的純色牛仔布口罩,正好完整放入一個醫護口罩,沒錯是連布口罩都可以落訂(這服務)!一天便起貨,盛惠20元。

全球搶物料,香港幾乎成為恐慌的第一指標,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罩上加罩,雖然防疫效果未必有專家的實證,但民間情急智生起來,確實努力得有點可愛。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