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執垃圾】龍脊淨山行 成果發表

14.3.20


抗疫期間,山野赫然變得熱鬧起來。人人都想著遠離都市,避開人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但人人都這樣想,反而令山野每個週末都「旺過旺角」,適得其反。人滿為患,忽而湧現的人潮無疑令不少香港熱門山徑過度負荷,當中最麻煩的,莫過於垃圾成堆的問題。

過去環保團體經已提出過很多次「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概念,但就連最簡單的「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但觀乎香港山林二月份的情況,恐怕還是有很多人未能養成習慣。

除了在網上指控別人「無手尾」,其實愛山的你又可以做甚麼來幫輕個山呢?筆者結束上月的台灣之行回港後,隨即發起了一場「淨山行動」,以一人、一夾、一袋子的軍勢,為港島東龍脊山徑深層清潔。

其實登山至一半,經已遇上另一隊清潔小隊,不乏有心人。據朋友指,現在獅子山亦不時會有人三五成群上山清垃圾,有時更會執到「無咩好執」,不得不說,其實香港人也有很可愛的一面。

以下為我們一行五人在今次淨山行動中的一些感受,或許能為心郁郁想試行的你,帶來一點借鑑!

--------------------------------


活動概覽
人數:5人
地點:港島 龍脊 - 打爛埕頂山
實際上山時間:下午1點
到達標高點時間:下午4點
落山時間:下午6時 (當日我們走完全程,如果走回頭路大概4點半可落山)


總共執了:4個小袋 + 1個黑色大袋的垃圾
垃圾種類:餐具、零食包裝、口罩、膠袋、碎紙、果皮、鋁罐、膠樽、Bra帶、雨傘、紙巾(乾&濕)

--------------------------------


Well,收集完的垃圾應該點處理?
- 香港部份郊野公園內設有垃圾筒,但最好還是將垃圾帶離郊野,防止野用動物如猴子、雀鳥和牛隻誤食。

- 至於應唔應該分類垃圾呢?有心分類是好事!但就要留意垃圾是否經已受污染,尤其是尚有食物/液體殘留物的容器和包裝紙,就需要再進行清潔才適合送往回收。分類時可以目測垃圾的完好程度,再決定應否放入回收筒,否則可能會污染其他本身潔淨完好的回收物。

- 口罩等防疫個人用品要特別小心處理,例如即使隔著手套也不要親手去執,盡量用長夾遙距收集,衛生為上。

--------------------------------


【淨山感想】
- 人多並不會好辦事,小團隊更容易安排及統籌。

- 垃圾袋可能預備多幾個,上山未夠半小時已經滿半袋

- 山頂大風,如果用輕身垃圾袋,有機會會吹走內裡的垃圾,有考慮過背一個籐籃再套垃圾袋會更好。

- 長垃圾夾女木有用!山石之間的隙逢是垃圾的堆積黑點,有長夾同無長夾是兩個世界。

- 物資盡量自備,長夾手套可清潔消毒後再用,誰也不想因為淨山,反而製造額外的不必要垃圾 Right?

- 行裝真係要輕便,不要小看垃圾累積起來的重點。


- 睇天氣做人,太熱會 Chur, 落雨不建議上山,最好4點前落山,清理完人手一袋垃圾都是一種負擔,都要計算在內。

- 一定要帶足糧水,執垃圾好快餓(真)。

- 應否週末出動一齊同人迫呢?事前都有討論過,最理想其實是星期一去,可以在週末行山人潮後幫個山減壓,但疫情期間都有不少愛山人士平日需要上班,但又想在假日為個山出一分力。結論是週末出動都可以,但就可能要控制人數(4-6人 Max),也要注意在執拾途中也不要播歌 、大聲嬉戲,予人「玩玩下」的壞印象。


- 沿途都遇到另一組淨山的團隊,路上亦有不少山客讚賞淨山行動(口頭讚好跟各式各樣的 "Well Done! Thanks!")可見單是「行動本身」已經可以作為一次示範,提高保護郊野的意識。

- 但如何可以令其他人除了多謝(2袋 Thanks!)之外亦能實際出一分力呢?

- 有成員建議在背包上貼上保育標語,也可先想想如果沿途山客好奇問起時,該如何鼓勵大眾出一分力、親力親為呢?透過建立對話、親身示範,令「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成為習慣,而非只停留於概念上的欣賞和支持,值得大家努力啦。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