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導演李駿碩四月時的吹水紀錄】
26.10.18
新晉導演李駿碩是近來媒體界爭相訪問的人物,隨著話題之作《翠絲》上映期日漸迫近,他上一套短片作品,亦即是2018年鮮浪潮開幕電影《吊吊揈》同時宣告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一時間,大家都很好奇,李駿碩到底是誰?
故事要回溯至今年四月,那時鮮浪潮剛結束不久,《吊吊揈》盛大公映完,《翠絲》已進入後期製作。那是杯酒透明的一個午後,李導雲淡風輕,與我談起近況。新導演 李駿碩(圖片來自:天下一) |
「我拍《翠絲》的時候,行內很多人都說我是石頭爆出來。」橫空面世,只因李駿碩的電影仕途行走急速,快得幾乎沒有人為他整理出一個譜圖(甚或維基百科專頁)。本為新聞及傳播出身,做過大台的實習記者,如果大家是六點半新聞的死忠,大可能見過他報現場的樣子。及後離港進修 Gender Studies,回港後回歸戲劇,寫劇本,拍短片,撰文投稿,單以文本來說產量算頗多。
《瀏陽河》第十一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獲獎作品 |
之所以突然擠身成為電影人,他形容「相當好運」。申請第十一屆鮮浪潮電影節之時,他在電影界幾乎還只是Nothing。拿著劇本提案,大會評審賞識,於是就開展了首支短片。成品《瀏陽河》邀得劉玉翠、高翰文參演,講述一位性工作者和客人數年以來的故事,評審形容作品「具心理深度,成熟地處理所透視的複雜性,視覺效果沉穩老練。」
最終這支全長25分鐘的短片榮獲當屆鮮浪潮大奬,以及最佳導演的殊榮。現在回想,李駿碩後來成為《翠絲》導演、參演同志影展參展作品《看見你便想念你》,以及拍下今年入選金馬獎的新作《吊吊揈》,一切都是由貿貿然參選鮮浪潮開始。
最近因為李導準備衝獎,筆者又想起他曾經分享過有關《吊吊揈》的想法,趁著獎季開鑼,不如將這些筆記分享給大家,多了解一下這一部被台灣評審賞識的前衛作品。
《吊吊揈》第十二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開幕電影 |
由《校裙少年》到《吊吊揈》
「青春就是叛逆,誓要顛覆成人世界的既定價值。2012 年,新、舊高中課程交接。一名循規蹈矩但永遠只考第二的乖學生,還有一對同父異母而行為舉止差天共地的天才姊弟,從七條高中課程試題出發,來一場理智與感性的思辯,將規則與秩序歸零,在便服日發一場綺夢。主宰青春的,畢竟是任性。」
以上是電影《吊吊揈》的官方介紹。而導演自己說過,令我最深刻的一句總結如下:「《吊吊揈》的30分鍾內,不是要觀眾看一個人跌落水然後遇溺,而是要將觀眾全體拉落水。」
《吊吊揈》劇照 |
綜觀來說,港產片中涉及到性別議題的作品不算多,或者,應該說仍然未夠多,永遠都不嫌多。即使精讀性別研究,李駿碩仍表示,在寫劇本前最大的準備工作是盡量去多看所有同類型的主題電影。例如法國片《心動120》(120 Beats Per Minute)、美國獨立導演Sean baker的《跨性有話兒》(Tangerine)。很多導演都會說故事大多源自本人的親身經歷,總愛將部份的自己隱藏在作品的段與段之間。李駿碩表示,不是每一個筆下的故事都是切身在發生過,更多的是由他觀察到的社會事件中延伸出來的想像。
「帶給我創作靈感的,可以是一則新聞,又或是我訪問過的人,我平日看到、聽到的人和事。《瀏陽河》中性工作者一角有真實人物作為參考原型,都是我以前採訪時收集的故事;《吊吊揈》亦是起源自網上一則新聞,話說之前有間傳統名校的男同學穿裙上學,鬧出熱話。無獨有偶,我讀書時亦經歷過同樣的事件。後來我寫成的第一稿劇本,就定名為《校裙少年》。」李駿碩說。
《吊吊揈》劇照 |
由《校裙少年》轉變成《吊吊揈》,因為李駿碩察覺到短片與長片本質上的分野,短片可以不必完整敍事,呈現的可以只是一種感覺、一幕片段,於是他將自己的中學往事打散混和,營造出《吊吊揈》風一般輕盈躍動的感覺。
拍過幾套片,李駿碩私心最喜歡《吊吊揈》,因為這部作品是他不擅長的領域:散碎、意識流。這與《翠絲》、《瀏陽河》等札實地用長鏡頭、蒙太奇等技巧凝煉出來的作品截然不同,雖然難,但他還是認為最能代表到是「他的東西」,注入了最豐富的個人色彩。
往後的風格會定型嗎?他笑指不會。內容上會很類近,是他喜愛探討的性別、身體、意識、情慾,但擅長的東西也不能一招用到老,他笑言「食老本總有一天會無貨」。作法會隨潮流、題材不同而因時制宜,在洪流中,能夠站穩腳步的方法,是認清自己想要說的故事,一鏡入魂。他如是說:「你可以留意,在我的戲劇中,我會對甚麼人施以同情,會懲罰甚麼人,會去偏袒甚麼人,那份情懷是一致的。」
《吊吊揈》劇照 |
永恆的年代之爭
貴為新晉導演,大家自然會期待李駿碩能透過電影,傳達和反映年輕一代的聲音。李駿碩以一段有趣的回應:「《吊吊揈》講述的是2012年新舊考試制度交替的故事,考A-Level舊學制的人,包括我在內,一直以來都會認為考兩個試是比一個試辛苦而困難,而現在入大學是比較容易云云。直至後來有次我在名校Secret中看到一則極為理性的辯論,有人說Dse制比較困難,是因為以往會考的數學只需讀到中五就完,但Dse就要讀六年。我當下被當頭棒喝,因為我的數學,正正就是讀到中五就是極限,再深一點,難保我也會名落孫山。」
早已脫離校園的他如夢初醒,他發現,原來每個年代的人都會有前人不懂的難處,當你永遠都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而沒有細心觀察,看到的東西不過極為片面。
順道介紹這套名叫《And So We Put Goldfish in the Pool》的極Cult短片(台譯:金魚亂倒少女日記),同樣高舉虛無與頹喪,在勵志、陽光和正能量等青春片常見的陳腔濫調中異軍突起,十分好看。 |
機關槍式對白
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吊吊揈》,或者都會覺得當中對白很多很密,不易消化。李駿碩笑言:「很多字和對白,以及考題的內容都不是給觀眾閱讀的。」他解釋,這個手法取材自法國片《心動120》(120 Beats Per Minute),戲中不斷出現關於愛滋病的討論,話題此起彼落。「很多對白與很多資訊是兩回事,海量的字為影像提供一個rhythm,呈現的是一個節奏緊湊的氛圍。」
他重申,《吊吊揈》不是一套關於考試的電影,他希望刻劃的是現在中學生身處的狀態。那可能是幾十秒間要作答到一題MC(選擇題),抑或極短時間內寫完幾頁紙的長論述題目,知識、資訊、論述、思辯像槍林彈雨般打來,這就是香港中學生的日常了。李駿碩的野心,是在短短的30分鍾內,不是要觀眾看一個人跌落水然後遇溺,而是要將觀眾全體拉落水,要大家一起被考題「浸親」,浮沉於那些年寒窗苦讀與「一試定生死」的苦與樂中,不知所措。
TEXT:一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