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無名英雌 (Hidden Figure):人在美國,心在月球

24.2.17


廣東人有句諺語:「三個女人一個墟。」意指女人們聚集在一起,例必七嘴八舌吵鬧一番,話題不外乎相夫教子、人際是非等八卦事,暗喻女人只管芝麻小事,國家大事就留給手執決策權的男人們去處理。仿佛衝著這句說話而來,電影《NASA 無名英雌》(原名:Hidden Figure) 鏡頭指向三位非裔美國黑人女性的故事,講述她們在1962年的美國如何憑藉驚人頭腦和不屈意志,成為多個太空計劃的幕後功臣,打破當時社會對女性、對有色人種設下的框架,改寫歷史。

進場前我連故事大綱都沒有看過,從朋友口中得知這是一部「非常政治正確」的電影,如果單看海報,女性、黑人、無名英雌,African-American women mathematicians,身份注定成就偉人,的確是一部教科書級別的抗爭電影。但撇開所有關鍵字,其實《NASA 無名英雌》只是一則小人物故事(但格局很大),沒有刻意渲染悲情和慘痛,讀來輕鬆和暖,一眾角色在過程中成長並展現的人性光輝,恰好是今日社會最需要的正能量。我們都猜得到結局,只是好奇到底她們的世界與我們有甚麼不同,她們又如何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掙扎求存,最終成就自我。


故事說甚麼?/


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不久之前仍有很多人深信「女子無才便是德」(或許現在仍有),即使號稱是世上最自由的國度之一的阿美利堅亦不例外,女性無論是學識、機會或社經地位都僅次於男性。《NASA 無名英雌》故事背景為1960年代的美國,除了男尊女卑外,當時正值種族隔離政策流行時,社會處處都一分為二,圖書館、公車、飲水機以及廁所等公共設施皆一式兩份,黑人不得僭越白人境地,白人優先、黑人為次是當時的成文規定。

故事的主角Katherine G. Johnson是一個數學天才,天賦的運算才能讓她從小就技術性擊破一眾同濟,長大後順利加入美國太空總署(NASA),認識了同為數學家的Dorothy Vaughan與Mary Jackson。然而,黑皮膚加上女性的身體給她們的事業設下上限,無論她們多努力去運算,都不會獲得認同及委以重任,一直以來都只能屈居於有色人種的小房間,營營役役處理上級發下的繁瑣雜事。隨著冷戰升溫,NASA的升空計劃愈催激烈,上級求才若渴,機會恰好降臨到Katherine手裡,她終於可以進駐以往只能遙望的東翼,加入航天計劃的核心計算團隊。與此同時Mary和Dorothy兩位亦分別走上專屬於她們的事業路向,三位黑人女性各司其職,為1962年美國人首次完成地球軌道飛行項目付出不為人知的貢獻。


用實力配合實際行動,賺取應得的尊重/


電影故事架構工整大氣,敘事平順有力,節奏緩慢但不致沉悶,各方面都處理得細膩動人,三位女生在父權環境下的掙扎之路,無疑是最值得大家細味的精采段落。

我們有幸活在一個相對開明的時代,透過知識我們了解到平權的重要性,遇上打壓,我們都能滔滔不絕地以情理反駁。要反駁一個人很容易,但要反駁一個植根於大眾心底裡的觀念很難,因為只要不公的制度一日尚存,新一代的人就會視壓抑為日常,成為平庸之惡的共犯。三位主角在面對升遷時,同樣展現出常人的怯懦和猶豫,成長過程中累積下來的經驗警惕著她們,黑皮膚是平庸、低下的詛咒,是烙印終生、象徵著「不可能」的符號。

如果黑人身份令她們的人生比一般人困難,那麼身為黑人女性就更為荊棘滿途。她們最終能夠逆轉形勢,闖出專屬於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慶賀她們成功而響起的掌聲與號角,並非透過強制法令或憐憫乞求而來,而是透過實力、膽識配合實際行動,做出讓人心服口服的成績,改變大眾對黑人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親手賺取應得的尊重。單是這一點,就算是在廿一世紀的社會,都未必人人明白。


制度暴力:60年前的美國,有些座位不能亂坐/


就著平權此一命題,《NASA 無名英雌》重現了60年代的美國社會,觀眾或會驚嘆原來當時連上廁所都要先看種族門牌,公車上有半數座位是白人專用,而學校和職場亦充滿著預設的門檻和制肘,這就是非裔美國黑人眼中的美國,距今相隔只是60年。半世紀過去了,我們有信心說這些荒謬的不公義已經全然消失了嗎?還是只是從有形變得無形?我想,這是電影在闡述歷史以外,希望我們深刻反思的一課。

三位主角其實很幸運,因為她們來到當時全球最先進的科研搖籃,這兒的人以開創歷史為使命,但環境和觀念是道高牆,並不是說打破就可以打破。隨著故事展開,Katherine她們戰戰兢兢地步入清一色白人男性的科研陣地(除了一位女秘書),連她們自己都嗅到那格格不入的微妙氣氛,即使她們有著不輸任何人的頭腦,仍逃不過權力鬥爭和職場人事的漩渦。

在故事的起始,所有人都看不起她們,編劇有意識地把角色以人種和性別劃分為四類,分別為白人男性、白人女性、黑人男性及黑人女性,四方互為主客,同時有著金字塔般的權力順位 (Hierarchy),作為黑人女性的三位主角處於最低層,受到其餘三方的輕視和壓迫。電影沒有明確說明這種關係,卻透過不同細節去勾勒有關意象。

萬白從中一點黑,黑白西裝對應火紅碧玉。
Katherine要處理的不僅是俄國和數學難題,更有少數派的身份和制度暴力。

同為黑人。Katherine與黑人軍官情人Jim首次邂逅,就被質詢她既是女人同時又是數學家的身份錯配。他無意的一句,反映了觀念對人生的操弄,很多歧視並非來自外界,而是同路人作繭自縛。

同為女性。Dorothy與西翼女生主管Miss Mitchell在職場上持續角力,前者深信自己有才幹有學識,而且早已兼任主管一職,卻沒有獲得應有的薪酬及名份。Miss Mitchell同為女性,在NASA中也只能屈曲求存。也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她沒有挑戰制度,反而往Dorothy的團隊不停施壓,忽視她們的潛力,多番窒礙發展空間。因為在Miss Mitchell眼中,她們是擁有單一職能的「工廠妹」,隨時可被取代,能夠有工作已經值得感恩。

至於白人男性,可謂最不理解Katherine她們的群體,甚至視她們為骯髒的異類,這一點在咖啡壺和廁所這些公用設施的隔離上表達得輕鬆又深刻。但有趣的是,導演安排了Mr. Harrison這個角色,賦予Katherine發揮的舞台,親手打破有色人種廁所門牌,給予Katherine改變世界的門匙,不是誰,是一個手執大權的白人男性。


同行觀影的朋友說:「人類很喜歡打壓強大優秀的種族。」我不禁反問,歧視和不公是源於本質上的不同,還是恐懼不安然後矮化?

個人很喜歡Dorothy與Miss Mitchell那條線。最終Dorothy洞悉先機,習得當時最炙手可熱的編程技能,獲得機構的重用,帶領團隊扶搖直上。某天,她與失勢落魄的Miss Mitchell在女廁中相遇,首次,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在同一間女廁中遇上,一同正視鏡中的自己。最後Miss Mitchell坦言從沒有針對過一眾黑人女生,Dorothy睿智地回應:「You probably believe that.」事過境遷,大家都相信自己只是跟隨社會規條而行,又或,選擇這樣地相信才不致內疚難堪?關鍵是,你考慮的角度是自己,還是他者。


被歷史埋沒的第一人/


Katherine和Dorothy的故事教人深刻難忘,而Mary那條線雖然沒有那麼多的劇情衝突,但法庭一場戲就已經值回票價。電影借用Mary的口來帶出「第一人」的重要性,在那個年代,她提出這種思想並付諸實行,成就實可媲美太空人首度登陸月球,而她說服法官的陳辭亦寫得相當精妙,觀眾拍案叫絕之餘,有否想過自己有沒有固步自封,曾經因為他人的否定而放棄堅持成為「第一人」?

另一個電影中不斷出現的細節,是Katherine對記名 (Credit) 的執著。筆者剛開始寫作時,也經常忘記在完成作品後加入名字以茲紀錄,那時前輩經常提點我務必記名,一方面是方便追溯,另一方面是保障知識產權,亦即是文字的權限。從事科研的Katherine同樣在創作無形的算式數據,如果她不堅持留名,後人就不會知道原來偉大背後亦有著她們這些無名英雌。儘管身份的枷鎖令她無法參與高峰會議,但無論你的工作有多細微,小至為大家驗算、大至計算出拯救生命的算式,這都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創作,Katherine一次又一次在打字機前猶豫,最後不理會他人的壓迫,仍堅持敲打出自己的名字,這是Katherine對公義的堅持,也為自己作為「第一人」而活著立下憑證,意義遠比紀錄二字來得深遠。


夢中的月球/

在黑板前手執粉筆的人永遠只有一個,小小的一個動作,代表著權威、認同和尊重。

觀影過後,我心裡有不少疑問。為何這一群黑人女生會如此拼命往上爬?她們的信念又是甚麼?在不自由的美國裡,她們還會有像Mr. Harrison一樣的愛國情操嗎?有甚麼支持她們不惜犧牲家庭時間,日以繼夜去運算,把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宇航員送上太空?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才能會渴望被使用。」堅持付出,也許部份是為了生計,更大的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好奇一己之力能為世界帶來甚麼樣的改變。正如有文采的人會饑餓,文思泉湧時停不了瘋狂寫作。我想,Katherine、Dorothy與Mary不過是忠於自己的靈與肉,透過NASA這個舞台來磨練揮霍撫平騷動的腦細胞,她們身在不公義的美國,心卻早已飛到外太空馳騁。

太空任務部的主腦Mr. Harrison不時催迫員工拼命為工作奉獻,除卻軍備競賽等政治因素,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先驅者的夢。一房天才賢士埋頭苦幹,卻只有Katherine憑著永不言敗的精神和創新思維,拿起粉筆,透過數字帶領宇航員前往他夢寐以求的外太空,踏上夢中的月球。

"Genius has no race, Strength has no gender. We all pee the same in NASA."




NASA無名英 Hidden Figures (2016)
導演 : Theodore Melfi
編劇 : Allison Schroeder (screenplay), Theodore Melfi (screenplay)
主演 : Taraji P. Henson, Octavia Spencer, Janelle Monáe
片長 : 127分鐘
評分 : 8/10

文 : 一樹
圖片 : Imdb, Opening Poster design by Gravillis Inc.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