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遊展覽】《我們的模特兒》:人才是故事的主角

社會 28.12.20
【漫遊展覽】《我們的模特兒》:人才是故事的主角如果有人突然邀請你參與裸體寫生,在拒絕和答應之間,你又會考慮什麼呢?有時結果並非最重要,重要的可能是你當下對於身體的自我觀照,以及你成為大城市的一員,如何在露與不露間抉擇,有多大程度上受到社會主流思想的影響。外國流行一句話「Your body is a temple」,神聖、莊嚴,且要善待、供養。言則,珍重並不等於封閉,裸體文化在外國,尤其是德法等地,總是與追求自由、權利等新文化運動密不可分,支持者眾。以往在香港講這話題,往往都會被歸類到小眾、偏門的一角,但在落入時代夾縫中的香港,再談身體的自主、美醜,你又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年末的藝術展覽《我們的模特兒》,或許會給你更多元的想像。 ...

【社會】從《麥路人》回望麥記:如果香港,都有深夜食堂。

社會 27.9.20
【社會】從《麥路人》回望麥記:如果香港,都有深夜食堂。身邊沒有幾個人談論《麥路人》好唔好睇,反而會問《麥路人》應唔應該睇。無他,這是積下的業。公民社會,觀眾視野變得更明澄,一套戲不單只是娛樂,一票也有更深的考慮。觀眾會問,當你叫我入場支持你時,你又有無支持過我們。 ...

【電影】《末代皇帝溥儀》(The Last Emperor):初代眼鏡男

社會 25.9.20
末代皇帝溥儀:初代眼鏡男The Last Emperor以往觀影,總對歷史題材的作品有點卻步,怕悶又怕唔熟書,未必消化到錯綜複雜的史料。今次邀請朋友陪同入場看重映的經典電影《末代皇帝溥儀》,十個人之中幾乎只有一個人應約,難得的賞識,也許友人是隱藏的貝托魯奇死忠,或像我一樣,單純想在歷史真相進一步被埋沒之前,好好了解一番。《末代皇帝溥儀》說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但處於大時代夾縫裡那種不由自主的命運,對現在的香港人來說,卻是這麼遠,那麼近。 ...

【文化】《阿基拉》(アキラ):滅世與創世

東瀛奇襲 10.7.20
《阿基拉》(アキラ):滅世與創世 被廣泛地譽為神作的《阿基拉》由大友克洋所創,最近電影版在香港復刻重映。筆者上映頭幾日便入場朝聖,席上者大多都是入場重溫的回頭客,未開場早已對劇情議論紛紛,但畢竟事隔三十年,世界變了樣,很多事情都要洗走記憶,重新理解。 《阿基拉》不是一部電影,廣義上,更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現象。帶點 Shame 地說,其實今次是我第一次看這部神作,也許是坊間總將之捧得太高,令每次想要拿出翻放都變得有點沉重,最後揀選了其他較為輕的作品。 ...

【港片文化】《叔叔》:隱語於港的男男正傳

映画 4.7.20
【港片文化】《叔叔》:隱語於港的男男正傳 港產片《叔叔》上映第六週,要看的人,相信早已看了。還沒看的,如果還處於心大心細的忐忑位,不妨,畀次機會。 事關能夠在香港電影中找到一個描寫另類議題的角落,本來已經相當不簡單。莫講宣傳,就連選角都歷盡艱辛才找到肯出演老同志的太保和袁富華。未來,這類製作相信只會更加買少見少。 ...

【影評】《金都》:愛情的密室脫逃

映画 25.6.20
【影評】《金都》:愛情的密室脫逃 在俄羅斯電影《睇你幾時死!》與《金都》之間,我揀了後者。 其實兩套都好期待,但今日正好與家中老人同行,俄文隔道牆,不如近近地帶長輩到太子行個圈。 我承認,我是想透過這部電影,測試一下長輩對婚姻的反應的。 結果深陷其中的反而是我,家中老人從黑房出來,只是淡淡然講了句:「哦原來個女仔是鄧麗欣,佢依家都仲keep到好靚!」 ...

【電影雜談】《聲光伴我飛》:生不逢時 我們還有4K復刻

映画 23.6.20
【電影雜談】《聲光伴我飛》:生不逢時 我們還有4K復刻 疫情載浮載沉,即使電影院早已重開,但片商的態度還是趨向保守,多部原定暑期上映的大片一拖再拖,要看呼聲高載的新戲(例如諾蘭的又一巨作《Tenet》)可能還要再等等。但有趣的是在這段靜局期,竟然先後有兩部經典電影4K復刻重新登上大銀幕。 【電影雜談】《聲光伴我飛》:生不逢時 我們還有4K復刻 疫情載浮載沉,即使電影院早已重開,但片商的態度還是趨向保守,多部原定暑期上映的大片一拖再拖,要看呼聲高載的新戲(例如諾蘭的又一巨作《Tenet》)可能還要再等等。但有趣的是在這段靜局期,竟然先後有兩部經典電影4K復刻重新登上大銀幕。 ...

【影評】《隧道浩劫:火海求生》:能自救也是英雄

映画 29.5.20
北歐電影在香港院線相當罕見,最近有一部挪威製作的災難片《隧道浩劫:火海求生》(the tunnel)上畫,以全國合共有高達1,100條的挪威隧道為舞台,講述英勇的消防隊如何深入冰川中的封閉火埸,拯救危難蒼生。 ...

【影評】《婚禮之後》:窮媽媽與富媽媽

映画 28.5.20
如果有好的劇本,加上好的演員,出來的效果還是平平無奇,那導演絕對是責無旁貸。 新上映的《婚禮之後》(After the wedding)正是這種棋差一著的電影。作品改遍自2006年的丹麥同名電影,講述一埸婚禮過後掀起的重重波瀾。原版電影來頭不小,導演為「丹麥新浪潮女導演」‎Susanne Bier‎,當年上映賣座之餘,更橫掃多個歐洲電影節獎項,並代表丹麥出戰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終差個馬鼻輸給德國電影《竊聽風暴》,但亦無損電影的經典地位。 ...

【影評】《火口的二人》:被推上火口的香港人

東瀛奇襲 25.5.20
「你說,我們是否已進入戰時狀態?」朋友一大早傳來訊息,很難回答。 是的話,倒也來得灑脫,倒是這種暴風雨前夕的不確定性,反而教人心緒不寧。 誰會想到才一年間,亂世好像已經過渡成末世,打從出生以來首次與身處的土地感到如此疏離。網上「移民」成為了 Top  Search,「離岸戶口」「轉VPN」等過往以為一輩子都無需接觸的事物,赫然成為大時代下的自救方案。 但,日子還是得過,而且要活得好,更要比以前用心去過。 ...

【影評】《男人之苦 - 寅次郎返嚟啦!》:回憶中的日本人

東瀛奇襲 23.5.20
現正上映的《男人之苦 - 寅次郎返嚟啦!》為系列的第50部紀念作,你沒有看錯,是系列電影中的第「五十」部。 一部電影長拍長有,由昭和拍到平成,終曲趕在令和的元年誕生,前後合共跨越足足半世紀,就算不是入選健力士紀錄,本身已經是一件堪稱奇蹟的事。 ...

【影評】《醫生速遞》: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映画 12.5.20
戲院解禁,你第一時間最想看甚麼電影?如果只想輕輕鬆鬆笑餐飽,今期的法式喜劇《醫生速遞》相信會是你杯茶。 電影以平安夜的法國巴黎為舞台,講述一個專責上門診症的出差醫生因意外受傷而無法行走。長夜漫漫,還有無數疑難雜症等人救,情急之下,醫生找來剛認識的 Uber eat 外賣騎兵「代班」,透過 Airpod 來遙距聽診,並指示外賣仔作出各種高難度檢查和施救,驚險之中鬧出不少笑話。 ...

【劇評】《家政夫三田園》4:見證時代的巨作

映画 10.5.20
家政夫,即是派遣到宅代理家頭細務的家政達人,有別於港人熟悉的馬姐或是工人姐姐,家政夫(婦)更像是這個時代的freelancer,專業而獨立。由松岡昌宏主演的《家政夫三田園》播到第4季,相信連劇組當初也猜不到劇集能走向系列化,下一個假想敵,會否已經是《Doctor X》了? ...

留在家,不然我就劇透|Netflix 的抗疫奇招?

社會 31.3.20
正在嚴守 Social Distancing 的你,在家能不煲戲煲劇嗎?疫情下,影視串流平台 Netflix 或成最大贏家。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輕視病毒的傳播力堅持出門亂走,還有甚麼可以驅使人們乖乖留在家呢? 網上流傳一組 Netflix 的戶外廣告牌,上面寫有《盲婚試愛》《怪奇物語》《毒梟》等熱門劇集的劇透內容,一句穿橋!廣告用意很簡單:不想被劇透,請留守家中,不要出門。 ...

【採訪手記】疫情升溫,深水埗這樣回應

社會 31.3.20
政府緊急推行十四日的社區隔離政策,在公眾地方四人以上的聚集即屬違法,全城嘩然。 先不論成效,單是執行上已經令人十分懷疑,尤其是香港不像歐洲地廣人稀,在這個彈丸之地的人均空間本已少絕全球,加上香港人早已進入「抗疫疲勞」,幾乎可以預見「選擇性執法」勢在必行。 ...

一夜風流,日本把「甜故」拍成日劇

東瀛奇襲 30.3.20
人生這回事,假若切碎來看,其實就是一個個小故事的聚合。有些故事平淡如水,有些故事,每每講起都教人心頭一緊,魂牽夢縈。儘管只是一個晚上的小段落,卻仿佛是你整個人生的一個重要分岔口,當初轉左還是轉右,做了甚麼,或是沒做甚麼,今天,也許就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最近補番,發現 Netflix 上有一部名為《風流韻事審查委員會》(原名《やれたかも委員会》)的日劇,本以為是賣弄低俗的B級製作,卻出奇地暗藏人生哲學,於是趕緊執筆推薦給大家。 ...

【影評】《我們的7日戰爭》:反抗有時,抗爭有時

映画 25.3.20
上帝用七天創造天地萬物,少年們用7日發動一場戰爭。 ...

【影評】《對不起,錯過你》 西西弗斯在人間

映画 21.3.20
可曾想過,83歲的你日子如何過?對於有幸活到這個年紀的人來說,不外乎想享享清福,感受優悠的退休生活吧?英國有一位83歲的老爺爺,他畢生都在拍電影,至今仍然都在拍電影,拍的亦不是自我滿足的商業大片,而是踏實地捕捉社會基層和工人階級所面對的艱苦現況,借電影為弱勢發聲,為小人物的抗爭帶來偉大的光影紀錄。他,是被譽為當代最接近政治的導演堅.盧治(Ken Loach)。 ...

「沒有畢業禮只好自己辦一個」|
日本小學生停課下的妙計

東瀛奇襲 18.3.20
最近日本有一宗有趣的新聞。停課持續,不少學生都開始感到放假放到悶,反而懷念起柴娃娃上學的日子來,就連應屆考生都急不及待想趕上學習進度。受苦的當然不止香港學生,日本一班小學生亦因為疫情關係停課而叫苦連天,尤其是因為日本的學年計算是由4月開始,3月結束。日本停課至今經已持續兩個星期,學校都會關閉到春假結束後才有望重新開啟,這意味著今個學年的一眾中、小學畢業生將會損失了人生只有一次的畢業典禮。 ...

【上山執垃圾】龍脊淨山行 成果發表

旅行 14.3.20
抗疫期間,山野赫然變得熱鬧起來。人人都想著遠離都市,避開人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但人人都這樣想,反而令山野每個週末都「旺過旺角」,適得其反。人滿為患,忽而湧現的人潮無疑令不少香港熱門山徑過度負荷,當中最麻煩的,莫過於垃圾成堆的問題。 ...

電影中,只有好人才會用 iPhone

映画 13.3.20
以往看懸疑電影,都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蜘絲馬跡,比主角爭先推理出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但原來有一個更簡單的分辨方法:看誰無用Iphone. ...

尼泊爾的移動竹林|竹製電動 Cargo Bike

藝術設計 13.3.20
今日帶大家跳到東南亞,認識一款尼泊爾的創新環保單車設計 "habre eco bike"。 全球化影響下,有幾多設計真正可以做到100%「就地取材」?以下這款為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度身訂做的單車,就用上當地最盛產的竹子來製作單車結構,以全面取代常用的鋼材和金屬。 ...

【動漫雜學】來談談動漫界「說好不談」的那件事

社會 11.3.20
最近因為一隻手遊與動漫名作《鋼之鍊金術師》合作,重新將一件動漫界「絕口不提」的事件推上熱話。 ...

【影評】《隱形客》|是沒有人,還是看不見的敵人?

映画 9.3.20
不難想像電影《隱形客》(2020)成為本檔期黑馬贏盡口碑,以坊間耳熟能詳的經典「隱形人」故事改編而成,這部驚慄新作點出了當前人們的最大恐懼:看不見的敵人。 以及,當有權力的人都一口咬定「無可疑」時,你作為勢孤力弱的個體,又該如何堅守信念? ...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