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14.10.21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又是《魷魚遊戲》(Squid Game)。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一種睇到厭的感覺呢?

劇集開播以來,話題絡繹不絕,由劇情分析、隱藏彩蛋,到劇評正反爭議、演員身酬、成功個案分析,以為終於講完可以 Move on,點知轉個身,人人在社交媒體爭相仿效當中的六個遊戲,周邊新聞有製糖餅老闆生意激增、巴黎出現劇集主題店、收視破 Netflix 歷來最高 ...... 

就筆者身邊朋友而言,話題亦由「睇咗未」進化到「Halloween做紅色定綠色」,甚或是一切形似狀似的東西都會加上 #魷魚遊戲 字眼來湊個熱鬧,相信這股熱潮會至少延續到今年萬聖節。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魷魚遊戲》風格鮮明,容易在現實世界中複製貼上,衍生出一系列周邊商品。圖為韓國梨泰院的Pop up主題區。


 ➤ 憑咩紅?過譽效應下的集體失落

不得不承認,《魷魚遊戲》是一部「成功」的商業作品。

有趣的是,在全球風向一面倒之際,香港有唔少聲音都持相反意見,有人會話套劇 PR & Marketing 手法高章,滲透率極高,平庸之作都吹奏到上天;有人為珠玉在前的同類型經典作抱打不平,精心分析創意的相似度和「互相啟蒙」之處,背後是一份不解「憑咩紅」的集體失落。

筆者向來都是生死遊戲電影的擁躉,但今次真的不置可否,無意再就《魷魚遊戲》增加深度的分析(也相信大家都睇到厭)。或者說,從一開始此劇的創作團隊都無意讓大家精雕細琢當中的劇情?這樣說來這一切都可以說得通。

《魷魚遊戲》的成功,幾乎是駁唔到。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除卻劇集本身,劇集在現實世界,尤其是這個後疫情時代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力。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 戲內戲外  精心計算

有次由愉景灣坐船至中環,不遠處有一群外國女生正聊得興起,本來是漫無目的的話題,突然有一把聲音提起 "Squid Game",別以為她們都會相繼說「Oh I know!」。事實上其他人都未睇,但帶起這個話題的人,只是用了三言兩語,就成功解釋到《魷魚遊戲》的精彩之處,其他人紛紛都對東亞孩童遊戲與生死相博的結合感到十分好奇。雖然不知道到她們最終會否真的成為信徒,但至少這劇的精心設計是相當顯著的。

Netflix 亞太區內容總監金敏英在訪問中提到,《魷魚游戲》之所以成功走紅全球,因為遊戲規則夠哂簡單。「劇集的場景、視覺元素非常奪目,有不少難忘的處境和橋段,都可以讓觀眾反覆回味,引發話題性。」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Netflix 亞太區內容總監  金敏英


曾聽說另外一個觀點是,疫情下歐美都經歷過一段不短的隔離時代,長期獨處、Lockdown、、Agency Loss,種種心理現象,都令人們無法再用一個隔岸觀火的眼界來看《魷魚遊戲》之流的影集作品。如果說故事內容、場景調度是運用國際語言撰寫,那麼孔劉、李秉憲的幾分鐘客串演出,都不會是無心之舉動,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一子棋。

成功不是偶然。利用演算法而生的串流平台,最清楚當今觀眾的口味。從《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到《魷魚遊戲》,我們可以看到電影劇集可以如何被簡代成製作公式,並投入大量的資本來實現以往難以成立的視覺效果、觀影體驗。強大的是,這種公式可以隨時代而不斷修正,配合著觀眾的口味而演進。而有別於院線電影在疫情下的種種阻礙,串流作品面向的是全球觀眾,一個國際同步的 Viral Movement。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 《沙丘瀚戰》咁大件事無人講

世上沒有莫名的過譽,只有不同群眾的認知落差,溝通失效。

若論同期上映的作品,筆者更喜歡的《沙丘瀚戰》(Dune)。作為科幻經典小說改編,曾經過鬼才導演 David Lynch 神手拍攝真人版(雖則風評不佳),新版《沙丘瀚戰》找來《Arrival》《Blade runner 2049》神臺級導演 Denis Villeneuve 執導,成套戲個個都係荷里活 A Class 演員,詩意異世界,無際蒼穹、無邊沙漠,畫面唔去睇 Imax 對唔住自己,沒有不紅之理吧!

但儘管如此,《沙丘瀚戰》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人氣(也有說是預期之內)。太深、太長、太灰暗,無從代入的遠古傳說,話題性就像被那些該死的沙蟲吞噬掉一樣,成為曲高和寡的又一撼美。另一邊廂,《魷魚遊戲》中一個只有出鏡幾秒的男配角爆紅,IG追縱者激增幾十倍,就連劇中的怪誕女角「韓美麗」都成為風頭躉。

【電影現象學】為何爆紅的是《魷魚遊戲》而不是《沙丘瀚戰》?


 ➤ 時代精神:簡

從《魷魚遊戲》的爆紅,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時代精神貴在一個字:簡。

夕爺說:「愛思索便會福薄。」事實是,愈簡單的東西,愈花時間心機金錢來營造,收視神話不是坐吃山空而來。就連其片名《魷魚遊戲》,韓文為 ojingeo,是韓國真實存在的傳統兒童遊戲。據知,製作方考慮到年輕一代未必聽過,無法引起共鳴,曾想過用《六回合》(Round Six)作為片名,最後導演黃東赫堅持使用《魷魚遊戲》,為的是展示韓國獨有的地方文化特色,愈 Local 愈 Global。

以往太簡單可能令人覺得缺乏深度和誠意,但當今世代,人人都能當15分鐘內容創作者,或許,好的影視作品無需做到十足十。反而是,充當一個 Game Host,做8分滿,留2分白,讓觀眾自行跨過虛實之界,投入至這場世界性的集體創作熱潮,自發地為劇集不斷掀起新的波濤。

只是,當我們都這樣乖乖地揀選今個萬聖節要扮演紅色人還是綠色人時,我們能確定暗處沒有一班有錢佬神態自若地觀賞這場「賽馬」嗎?


文:一樹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Editor's Pick

Facebook

Instagram